该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
共推锌铁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突破! 中国华电浙江公司与纬景储能深化战略合作,2025年3月2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公司与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铁基液流电池将能量储存在一种独特的液体化学物质中,称为含氮三膦酸酯、次氮基三甲基膦酸(NTMPA)。 该物质能将带电铁与中性pH值的磷酸盐基液体电解质或能量载体相结合。
共推锌铁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突破! 中国华电浙江公司与纬景储能深化战略合作,2025年3月2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公 …
液流电池(又名氧化还原电池)的技术原理,完全不同于锂电池等一般的离子蓄电池,液流电池是把能量储存在电解液里面,而不是一般锂电池、铅 ...
这一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 研究成果发表在最 …
近日,索通新动能科技与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5kW级铁系液流电池电堆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现80%以上的能量效率。 自2024年 6月组装完毕并投入测试以来,研发团队利用工业级大宗原料和成熟的工艺宏量制备了铁系电解液,经过数百个充放电循环,测试了电堆能量效率。 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输出功率下,该电堆能量效率在80%左右, …
全铁液流电池以低成本氯化亚铁作为活性物质,有效避免了正负极交叉污染,但受制于铁负极Fe 2+ /Fe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差的制约,现有性能无法满足应用要求。 针对这一问 …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研究人员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工作基础上(J. Mater. Chem.
近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专委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2024年液流电池储能 ...
组装的全铁液流电池实现了80 mW cm-2 的功率密度和250圈循环99%的电流效率,且循环稳定性有效提升了10倍。这证明了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负极性能,为实现全铁液流电池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在深入理解亚铁离子氧化还原反应机制的基础上,以负极Fe/Fe2+相变反应为切入点,提出了配位化学设计策略,先后通过引入络合剂与极性溶剂,协同提升了Fe/Fe2+沉积溶解反应可逆性和析氢抑制性,实现了低成 …
4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与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 …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科研人员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的基础上,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先后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 …
这一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 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自然-通讯》上。 研究人员正在组装一个测试 …
近日,索通新动能科技与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5kW级铁系液流电池电堆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现80%以上的能量效率。 自2024年 6月组装完毕并投入测试以来,研发团队利用工业级大宗原料和成熟 …
全铁液流电池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负极析氢反应以及需要抑制氢氧化铁沉淀的生成,会降低电池的运行效率,减小电池容量,且有减小堵塞离子传导膜的风险。 据悉,此次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以负极Fe/Fe2+相变作为切入点,提出了配位化学设计策略,先后通过引入络合剂与极性溶剂,协同提升了Fe/Fe2+沉积溶解放映可逆性和析氢抑制性,实现了低成本全铁液流电池高 …
该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的《自然·通讯》上。 此次实验室规模 …
我们提供专业的储能解决方案,帮助您实现能源高效管理。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工业应用,我们的团队都能为您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方案。填写以下表格获取您的免费报价。